《赤壁》虽然有些不合史实,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里面的战斗场面果然精彩,惊险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国》的战争场面要来得精彩些。下面是细致的小编帮...
赤壁观后感(优秀3篇)推荐度: 赤壁读后感(优秀4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赤壁》虽然有些不合史实,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里面的战斗场面果然精彩,惊险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国》的战争场面要来得精彩些。下面是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8篇赤壁观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电影赤壁的观后感 篇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怀着好奇的心观看了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历史战争电影。
电影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新野之战拉开了帷幕:刘备与曹操在长板坡交战,兵力不足而后撤时,两位夫人却围困在了村子里,赵云一人单枪匹马深入险境救出了阿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动了赤壁大战。诸葛亮观天文识天象,得知今晚丑时转变风向,他们便抓紧制造火弹,而小乔则是孤身一人深入曹营,与曹操谈判,为周瑜争取拖延时间。而赤壁之战那天正好也是元宵节,大战即将开始之际,将领们和士兵们都吃下了一碗元宵,把写给家人的家书都撒向无际的江边……大战开始,黄盖率先领着五艘火船撞击曹军的船阵,随后刘备带领着他的两万兵马直击曹营后方,其次孙权周瑜横渡长江攻击曹营大门,双方死伤惨重。最终赤壁大战以孙刘联盟胜利而告终。
这部电影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在罗贯中的笔下,他们总是针锋相对,你诬我陷的,更不要谈什么友谊;而在《赤壁》中,我只看到了他们的惺惺相惜,彼此之间的关怀和友谊。这让我大为眼前一亮。而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精彩到位:梁朝伟在剧中所饰演的周瑜英勇神武、有胆识而又聪明过人;金城武所诠释的诸葛亮风趣诙谐、聪明绝顶。
但小乔在战后落下的那滴泪,却又让我反思:电影中那么多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们,血流成河,我们不要战争,我们需要的是和平!让我们一起来维护世界,维护和平吧!
看《赤壁》的观后感900字 篇二有次去长安剧院看京剧,没有预定,是想看就去的,在剧场的售票处现卖的票,多嘴问了一句,是否每场戏都无须预定,在现场就能够买到票,售票员淡淡地幽了一默,说:“不敢保证场场都有票,但基本都能买到。要不然,京剧也就不用振兴了。”确实,这就是称之为“国粹”的京剧在当下的尴尬。
细想一下,也是,凡事到了必须要“振兴”的份儿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离玩完不远啦。
京剧的振兴,是个沉重的老话题。京剧从清末民初的盛世到如今,潮起潮落,一波三折,好在,不管在什么时候,总还是有人持续不断地在尝试新路子。这就是期望。
最近由张继钢导演的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
张继钢导演是张艺谋奥运会导演团队的主要成员,也是“千手观音”等著名舞蹈的导演。他导演的京剧其实更类似于歌剧,以歌剧的手法对京剧的剧目进行演绎是毫不奇怪的。所以我偏向称之为“歌剧”,而不是“京剧”,虽然他请的都是有名的京剧演员担纲,唱的也都是京剧的唱腔,可是,这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一样,这是两个概念上各自建立的体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捏合在一齐的。
作为一个戏,“赤壁”在场景的制作上下了很大的投资,充分利用了国家大剧院的先进设施,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效果,场景宏大,美仑美奂。服装,道具等无不精美并有新的创意,颇有奥运会开幕式的遗风,为京剧注入了耳目一新的元素。在场面的调度方面也不在恪守传统京剧的上、下场、定场诗、叫板、起唱等程式,加快了节奏。
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不为历来三国人物脸谱化的束缚,周瑜不再是气量狭小的都督,孙刘两家不再相互猜忌和暗算,诸葛亮也还原成致力于结成抗敌统一战线的一位严肃的政治家,脱去了亦人亦仙的传奇色彩。
可是,在剧情的安排上把曹操的战争目的也改了,不再是为了疆土和大一统的统治地位,而只是为了争夺两个绝色的女子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赤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演给外国人看的京剧,对于国人来说,传统的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京剧“龙凤呈祥”已经是千锤百炼的经典,在剧情铺排上,环环相扣,从政治联姻,权力集团之间的纵横捭阖,情报战,后勤补给,天文地理,战役战术运用等各个方面在一个戏里表现的精彩纷呈,再拿它做文章,颇有费力不讨好之嫌。
况且,看“赤壁”的观众,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名角去的,如果没有于魁智、孟广禄、李宏图、李胜素这些一线的大腕托着,其效果可能就不会这么好。
《赤壁》观后感作文 篇三三国鼎立时期,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吴、蜀国。东吴与蜀国结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烧连船,孔明机智地草船借箭后,曹操大败,败走华容道。
此次战役空前绝后,被喻为“赤壁之战”《赤壁》一片以现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现了古代宏伟的战斗场面,实在令人震惊。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我不经感慨到:团结力量的伟大。影片中,刘备与孙权结盟把弱小两国变为了强大一国,击败了曹军。可见团结的力量不可小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弱小的蚂蚁团结起来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应该如此,与家人、朋友、同学友好相处,不要闹不和。分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团结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亚马逊森林里,一场森林火灾包围了一群蚂蚁。蚂蚁们迅速合拢,变成一个“蚁球”。蚂蚁们冲出火海,外表的蚂蚁牺牲了,可大多数蚂蚁因为蚂蚁的团结而得救了。不团结也有坏处,“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就是不团结的坏处。
上次接力赛,我班表现不错,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胜利在望了,可是由于我们不团结,掉了棒。我们得了第二名。可见,大家不齐心协力,触手可及的胜利也会擦肩而过。团结,一种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
希望大家生活中要团结,团结力量大!
看《赤壁》的观后感900字 篇四《赤壁》所描述的是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驱逐刘备,准备攻打孙权。接替兄长基业的孙权,理解鲁肃的提议,调出周瑜,联合刘备,共同伐魏。之后,滚滚长江分隔南北,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交织出一场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超大型战争。
《赤壁》以三国历史为依托,加进了导演的理解和感悟,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吴宇森导演理解下的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它不像原著中罗贯中笔下的两人,争锋相对,互相算计,最终是以诸葛亮的大获全胜告终;而在电影《赤壁》里,两人是琴瑟合鸣,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有断背的嫌疑,但绝对是互相欣赏而心无芥蒂,让观者少了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和遗憾,这是最让我感动和
认同的一点。金城武演的诸葛亮,云淡风轻,诙谐幽默,帅得一塌糊涂;梁朝伟演绎的周瑜,绝对是导演最喜欢的主角,他集中了完美男人所有的优点:温文尔雅,骁勇善战又满怀侠骨柔情,伟仔把周瑜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加上“花瓶”林志玲的倾情演绎,绝对是本剧一大亮点。
在电影中,其他主角也是各有所长。胡军诠释的赵子龙勇猛无比,个人觉得比《见龙弃甲》的刘德华要强;张丰毅表现出了曹操的阴险狡诈;赵薇的孙尚香个性鲜明,有棱有角;孙权的扮演者张震也抓到了他的心理。吴宇森导演在剧中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喜好,异常是在八卦阵一役中,淋漓尽致地给予他们对胜利后的赞许和褒奖。
在此剧中,导演继承了自我一贯的影片的风格,并把自我的理解和世界观加入其中,肝胆相照的兄弟,志同道合的朋友,清晰而简单,振奋而激烈。当然还少不了他的电影里不可或缺的白鸽。我认为,就国产电影来讲,《赤壁》比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都好,他描述出了最值得感动的人性关系。
当然,片中也有我不赞同的地方,它说曹操攻打吴国是为了小乔,这稍显牵强。当然,剧中也有很多笑场的画面:从刘备深情地端一碗饭给诸葛亮说你多吃点吧;从周瑜牵强地把刚出生的小马叫做“萌萌”;从诸葛亮搞笑地一而再,再二三的说着“略懂”到曹操的“欲望过多,思望过盛”,都会引发满场笑声。可是,又有什麽关系呢,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整部电影的结构和脉络,我们就权当以一种欢乐而单纯的心境去观看吧。
此刻,对《赤壁》的下集,我已经有了期待,关于草船借箭,关于火烧联营,我想,必须会更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吧,相信我必须会再走进影院观看的,必须。
《赤壁》观后感700字 篇五“ 其实没有什么幸运,把握好每一个点,脚踏实地的往前走,你就会成功。
当你抓住了机遇以后,不要嫌小,不要幻想,把握好它吧!它可能是你人生的转折点,不然到暮年再回首望去,过去的机会都被自己浪费了,最后只能仰望那些登上成功之顶的人们,感叹自己没有那么好的机遇,感叹他人如此幸运。真的是没有机遇吗?别人的成功都是偶然吗?别人也是付出努力,抓住了机遇才成功的。回首眺望,历史上没有哪位名人是平白无故就能成功的吧。
所以,抓住机遇很关键。
抓住机遇,你的人生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成功的大门。
把握好人生机遇的钥匙,开启成功的大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想当年的历史,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认为,赤壁之战时一场残酷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滑稽搞笑的游戏。但这电影里,时不时就会出现搞笑台词,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我觉得,拍《赤壁》这种电影一定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将一些片断删除。在看之前,我就一直期待这里面会出现的连环计、什么苦肉计、什么反间计……。可我等了半天,脑海里的精彩片断一直都没有在我眼前浮现。
我认为,曹操时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他善于用兵,能文能武。但这电影里的曹操,那是相当的令人失望。孙权,周瑜都上阵杀敌,而曹操却躲在房里傻傻地念地图。直到周瑜杀过来,他才拿剑还击。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是部好片。战争场面拍摄的宏伟,并且淋漓尽致。非常逼真。其中八卦阵的阵法让我叹为观止,没想到古人竟然能从一个小小的乌龟壳上想到这么一个精彩的阵势;草船借箭也同样精彩,数百万只箭从空中一闪而过,插入船上的草人。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影片中描写的周瑜、诸葛亮还是比较成功的。周瑜沉着冷静、诸葛亮神机妙算。种种事例让我折服。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希望吴宇森导演能再次拍出这种精彩的历史电影,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赤壁》观后感 篇六昨天,去同学那拿资料,顺便约了另外的一些“死党”一起去看《赤壁》。
我们进场已经迟到了两分钟,但还是及时的赶上了。电影的一开场就是“刘备被曹军所迫,投奔孙权。赵子龙单枪匹马救少主”。那气势汹汹的场面让人震惊不已。
在整个《赤壁(上)》的影片中,最令我感动是一位老汉在周瑜军营的水田里丢了一头水牛时的那一幕幕。老汉向周瑜说明了情况,周瑜不仅归还老汉丢失的水牛,也没有惩罚这个盗取水牛的士兵,而是给了士兵一个改过的机会。这种“处分”给士兵们一个很大的启发——要团结!接着,所有的士兵都跪了下来,向这位老汉赔罪。而就是这一幕,为此让我感动而又震撼。现在我觉得,电影里的周瑜并没有像课本里的一样,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这里的他不但宽容了“错误”,也宽容了自己的`心。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整个《赤壁》当中,有很多的笑场的地方。
“我随时都要保持冷静。”
“我帮牛接生过···略懂”
还有张飞朝周瑜的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吼等等。
在放映厅了,无论是老老少少,都不禁失笑。
今天刚刚上博客的时候,在信息栏里看到了李道新的博客——“求求观众别‘笑场’”这篇博文。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也笑了。但是看了网友的评论之后,我也想过。这么伟大一步古典名著,尽然会成为观众嘴下的笑声。但是,我觉得,既然电影原本内容的台词就是这样安排好的,我们也不可能去改变他,而忍在那里憋着不笑。当然,也不是说《赤壁》这部电影拍的不好,只是我不是很赞同憋着不笑的建议。
总的来讲,还是蛮喜欢《赤壁》的。诸葛亮与周瑜都是帅哥,而小乔则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而赤壁之战即将开始——期待着下一个辉煌!
《赤壁》观后感 篇七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基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不少有趣之处,下面谨就所记得的部分,列举一二:
1、影片开头是曹操南征,赵云救阿斗,没有提到这是长阪坡,后面交代说,这是新野撤退。在历史上,刘备率领的是襄阳十万多百姓撤退,因为行走缓慢,在当阳被曹操五千骑兵追上,一万多士卒被骑兵打垮,不得不抛弃十多万百姓,率领几十骑向汉津逃窜。幸得关羽船队在汉水接应,才拣得一条性命。长阪坡一役,刘备损失惨重,不但一万多步骑血本无归,数千辆辎重完全见获,连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死在乱军中,如此惨烈的情节,电影中毫无表现,实在可惜。影片中说刘备竟然率领十多万百姓安全撤离,让人大跌眼镜。
2、曹操和周瑜在赤壁相持,竟然派步骑绕到周瑜后面去跟他打陆地战,这情节有些不可思议。赤壁两岸交通应当不便,如果是平原广隰,能绕过去打陆地战,曹操早该想到。以曹兵陆地战军力之强,周瑜的数万水兵,转瞬就会被击溃,还打什么水战?如果曹兵在赤壁和周瑜遭遇,他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队上溯,在远一点的地方渡江,从陆地夹攻周瑜,而历史上曹操竟然没这么做,说明陆上攻击周瑜军队后背完全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很难绕攻,往往一城就可以堵住军队去路,要前进,非攻拔此城不可。
3、此场陆战,在电影中虚构一个八卦阵也不大现实,那种盾牌形成的阵势,不过一人高,很容易被骑兵马蹄冲散,又不是土垣石墙,哪有分割包围敌兵的功效?曹兵的士卒手持圆盾,还搞个鱼鳞阵,大概是模仿罗马步兵,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过圆盾,况且罗马鱼鳞阵非常坚固,几匹马拉起一条绳子,绳子上串几条狼牙棒似的东西就想摧毁鱼鳞阵,似乎也有点小儿科。
4、诸葛亮去东吴劝降,鲁肃竟然说周郎此刻就在赤壁练兵。要知道赤壁是当时孙刘联兵沿长江上溯时,和曹兵偶然相遇的地方,周郎怎么可能预先在赤壁练兵呢?电影画面转瞬又切换到诸葛亮在周瑜兵营的画面,好像赤壁就在吴都城附近,也有点不大合理。
5、关羽、张飞、赵云的打法,有点像武侠电影,一个人撞倒几十个士卒,除非超人。连周瑜在中箭后,也拔掉胸前的羽箭,飞越而起,将箭插入对方大将的脖子,穿颈而过,似乎和历史战争片有点不大谐调。而且,当时骑兵已经很发达,董卓和吕布都以骑射闻名,关羽也是策骑在乱军之中斩颜良,为什么电影里的几个主将都喜欢下马徒战呢?况且周瑜以主将之尊,贸然上阵,未免冒险了些罢?
6、诸葛亮给小马接生,周瑜说要给小马取个荆楚风格的名字,小乔说,就叫萌萌罢。萌萌和荆楚有什么关系?小乔写字平安,说取为周郎儿子的名字,也有点傻,平安这样的名字也太现代了,汉末的人绝不可能取这种浑名。赵薇被称为郡主,那时候哪有郡主这种称呼?郡主的称呼最早起于唐代,还是用来指皇太子的女儿。
7、赵薇竟然会点穴这种功夫,大大加深了这部电影的武侠片属性。本来这情节放在一般电影中也似乎无所谓,但在《赤壁》这种双方甲士弩箭对射如雨的军事片中,突然蹦出一个会点穴的女人上窜下跳,无论如何不能不让人觉得滑稽,这使得影片的性质无所归属。
8、两军对峙的地方,完全不像长江。曹兵的船队竟然不是沿江岸横着一条线的排开,而是竖着形成纵深的列队,列队后才是陆地,试问哪有这么宽的江面?
9、关羽教孩子念《诗经》,似乎也不可能。汉代儒学发达,《诗经》有专门的博士讲授,关羽未必懂。当时蒙童课本主要是《论语》和《孝经》,以及《急就篇》之类,不会用《诗经》讲授。汉简中士兵习字简多是《急就篇》、诏书和算术书,似乎无五经。
10、张飞在大纸上练字,当时纸张制造并不发达,官府公文也大多用竹简,电影中曹操给孙权的信都是竹简(似乎过于节省),而张飞这个穷军官竟然用纸练字,未免过于奢侈。
11、回光阵完全瞎扯,刘备哪有这么多财力去打制这样的盾牌;就算有,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它磨得像铜镜一样光;就算能磨光,哪能计算阳光角度计算得那么好,反射阳光,让对方骑兵受惊?
12、周瑜为了训练孙权胆量,让孙权一个人打老虎,而且不允许随从帮助,这无异于谋杀,任何君主都会认为这是谋反,有点胡编乱造。
再就是台词问题,半文半白,颇为失败,就不用说了。从此片上集看,整部电影暂时还没看到有灵魂,它想说什么呢,歌颂刘关张的兄弟情,抨击曹操的残暴,叙述孙权的成长,赞扬周瑜的雄姿英发?似乎都不是,总之有点乱。另外,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江上寒冷刺骨,这种气候对战争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当然这无关紧要,但至少显得不够精致。
当然,此片也有亮点,比如曹操船队蔽江而下的时候,虽然做的特技不是很好,但也颇具震撼力。曹操在船上吟诵:“驾九龙九合诸侯”的时候,镜头迅速拉远,俯拍船队全景,也很不错。影片中的服饰也还行,前额发两边中分,皆是西汉式,士兵纱帽也是西汉式,看阳陵俑便知,惟无赤帻。有的士卒护颈甲胄,一如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出土弩兵,也是西汉式。小乔穿的衣服则为战国楚式,花纹都是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直裾衣的凤鸟花纹,和东汉末年的服饰只怕有所区别,不过这个关系倒不是很大。东汉陶俑出土不如西汉那么多,画像砖发式不清晰,袭用西汉乃至战国也是可以的。曹操给孙权的信,写在竹简上的字体,和出土汉简很相似;小乔和张飞的字如同东汉碑刻,这些都是不错的细节。
电影《赤壁》观后感1100字 篇八今天去看了吴宇森的最新作品--赤壁,本不喜欢什么所谓的国产大片,大概是让黄金甲之流害的吧,今天也是没抱什么希望,可能同去的人比影片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吧,开玩笑啦,看到这都不许吃醋。
就和事先宣传的一样,这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戏。
先拿它的演员来说,张丰毅的曹操最先登场,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张的眼神凶狠狡诈,很符合大众心目中一贯的枭雄形象,还算出色的扮演了这个角色,不愧一个老牌演技派。接下来出场的是金城武演的诸葛亮,本来就很喜欢粱朝伟和金城武,喜欢他们的眼神,喜欢他们深沉的男人魅力,可说句实话开头金城武的演技实在差强人意,让我真是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他和林志玲小姐做伴,成为赤壁中的男花瓶,直到故事发展到后来,刘备孙权联手后,他和梁朝伟一段又一段的对手戏时,一个运筹帷幄绝顶聪明的诸葛孔明才映入我的眼帘。我觉得金城武早晚有一天会和梁朝伟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帝。接下来的刘备让严重过气的尤勇来演,其实是一招很高的棋,尤勇想当初也曾很辉煌过,扮演过很大气的角色,但现在实在是严重的过气,猛一看他出场,还真是象刘备,本应是个大气的人物,但实则没什么真本事,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再说胡军扮演的赵云,一副铁铮铮的硬汉形象还是很讨巧,虽然少了想象中的骑着白马的飘逸英俊,但还是很让人喜欢的。当时就在想,如果李亚鹏先生肯掏钱赞助赤壁以换来扮演这个角色,是不是又会招来骂声一片呢?胡军能演好这个角色还是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演技的。接下来的粱朝伟扮演的周喻就无须多讲了,因为说了也是废话白说,因为粱朝伟就是一个演什么成什么的人。后面的关羽张飞鲁肃孙权等就是一个个脸谱似的人物了,关羽耍的大刀,张飞的暴脾气和震天的吼声等等。
再来说说赤壁中的女人角色的扮演者,都是一个以前风格的延续。赵薇的孙尚香延续了她的小燕子风格,一个调皮的假小子。林志玲延续了她的广告风格,我的脑海一会儿蹦出的是潘婷洗发水,一会儿又是玉兰油沐浴乳,因为都是头发脸蛋和身体的展示,毫无演技可言。赤壁电影中的大场面戏的确挺好看的,一些排兵布阵的场面和打斗场面很吸引人,很有看头。不过有些电脑特技的画面难免制作的太过粗糙。
在看赤壁过程中,有些台词难免使人笑场,比如多吃一点吧,此次东吴之行,路途遥远(刘备举着碗米饭递给诸葛亮)。这匹马出生在荆楚,就该有个荆楚的名字,我们叫它萌萌好么(周瑜搂着小乔温柔的说)?编了(草鞋)很多年,习惯了(刘备一副业务熟练的样子)。现在好好读书,以后就有饭吃(关羽教小孩子读诗经时说的)。欲望使人年轻(曹操)。还有什么平安是福之类的软广告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当时真担心孙权嘴里会蹦出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最后说说赤壁的床上戏,是周喻和小乔的,个人认为比色戒己删节版好看,出色,因为台湾第一美女的身材不是吹嘘出来的,的确诱人。
总体来说还过得去啦,有兴趣的朋友不防去看看。